侗族传统节日和风俗活目录

盘点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?

侗族习俗

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,其传统节日和风俗活动丰富多彩,反映了侗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。

1. 节日

(1)侗族苗寨节:每年农历正月初六至初八,侗族人民都会在此时举行盛大的苗寨节,以庆祝新年的到来。节日期间,人们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装,进行舞蹈、歌唱和祭祀等活动。同时,还会展示侗族的手工艺品和美食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看和品尝。

(2)龙船节: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侗族人民会在河流中划龙船,以庆祝丰收和渔业的兴旺。在龙船节期间,人们会进行龙船比赛和龙船文化展示,同时还会有舞蹈、歌唱和民俗表演等活动。

(3)鼓楼节:每年农历八月十六,侗族人民会在鼓楼前举行盛大的鼓楼节,以祭祀祖先和神灵。在鼓楼节期间,人们会唱歌、跳舞、打鼓和放烟花等活动,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感谢。

2. 风俗活动

(1)侗族服饰:侗族的传统服饰十分华丽,常见的有长衫、褶裙、披肩和花帽等。女性的服饰以花纹为主,色彩鲜艳,独具特色。男性的服饰则以黑色、白色和灰色为主,简洁而不失庄重。

(2)侗族舞蹈:侗族舞蹈以舞蹈动作独特、优美为特点。常见的舞蹈有花鼓舞、草鞋舞、踩高跷等。这些舞蹈都是侗族人民在生活中感悟到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表现。

(3)侗族音乐:侗族音乐以声音高亢、节奏明快为特点。常见的乐器有芦笙、铜锣和木鼓等。在侗族的生活中,音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它伴随着侗族人民的生活和工作。"

盘点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?

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活,侗族习俗  第1张

侗族是当今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聚居在贵州、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。

侗族人口为两百九十万左右。

我们都知道,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文化,那么侗族都有哪些民俗习惯呢?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侗族的民俗习惯都有哪些吧!

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、从江、榕江、天柱、锦屏,湖南的新晃、靖县、通道和广西的三江、龙胜等县。

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。

多信仰神,崇拜自然物。

主要从事农业,兼营林木。

以生产鱼粳稻为主,善种稻田养鱼。

林业以产杉木著称。

侗族有自已的语言,多通汉语。

原无文字,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。

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。

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。

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。

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。

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、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。

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侗族的风俗习惯吧!

月也和拦路歌“月也”,侗语,意为集体出访做客。

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。

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。

“拦路歌”,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,多用于“月也”场合。

“月也”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,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。

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,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。

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,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,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,设置重重路障,双方摆开歌阵,对唱拦路歌。

主队用歌提问,客队用歌回答,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。

如答错,客队就燃放鞭炮,表示歉意和敬意,主队就尽撤路障,迎客入寨,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,如演侗戏、唱侗歌、舞龙舞狮、赛芦笙,等等。

“月也”结束,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,送至寨口又唱“拦路歌”,表示挽留。

彼此别情依依,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。

定亲茶龙胜县侗族婚俗。

侗族青年情投意合、互赠信物,确定恋爱关系,送过订亲茶,才正式向社会公开。

男方要准备糯米粑粑、米花和酒菜,请舅爷或叔叔送至女家。

酒席上,由男方亲人向言方父母介绍男青年的性格、人品等情况,女方家里人也介绍女青年的情况。

此后,男女双方都要恪守诺言,不能随意悔婚。

引路郎替新廊接引新娘的男子。

侗家特有婚俗。

由家庭四世同堂、人丁兴旺、被本寨乡亲公认为最幸运的人担任。

婚期前一天,引路郎带上一应礼品前往女家。

睡到鸡叫头遍,寨上姑娘把嫁娘闹醒,起来打粉肠油茶,姑娘们吃饱喝足,才放新娘出门。

引路郎要机智灵敏,能说会道,不怕诘难。

姑娘们越闹得欢,越证明新娘最合群,新娘的亲属就越高兴。

喝粉肠油茶,寓意新娘出家,姐妹们牵肠挂肚,心连着心。

打油茶侗族饮食习俗。

桂北其他各族也有。

用茶叶、包谷或糯米炒香、熬煮取汁与糍杷、黄豆、花生等配制而成。

吃时加姜丝、葱花、胡椒粉、鱼腥草等佐料。

还有打虾米、鱼崽、粉肠、猪肝、瘦肉等荤油茶的。

“有客到我家,不敬清茶敬油茶”是侗家的规矩。

打油茶时,主、客围坐火塘,主妇负责烹调、送茶。

之一碗必须端给贵客或长辈。

主人说声请,客人方可饮用。

连喝4碗,是表示对主人的更大尊敬。

农历九月十五日,侗族青年走寨时,更兴喝油茶,要连喝15碗,边喝边对歌。

油茶能提神、祛风湿、防治感冒、增进食欲,有很好的保健、医疗作用。

花炮节侗族传统民俗节日,也是一项竞技性体育活动。

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。

传说来源于100多年前的一次款会活动。

当时为使款会增加排列气氛,放了三声铁炮。

一声炮响,绑着红布条的铁环冲上云天,铁环落下时人们竞相争论,得到的就是之一。

依次有第二、第三。

现在以村寨为单位组织抢炮队,各队抬着炮具、奖品、礼物在圩镇 *** 一周,再依次进入炮场。

仍放三炮,之一炮表示人丁兴旺,第二炮是恭喜发财,第三炮是五谷丰登。

司炮员点燃土炮,铁环冲上高空,队员们紧盯铁环,纵跃抢接,到手后即传给队友或机敏地越过围抢人群,冲出圈外,就算胜利。

如此再三。

花炮活动结束后,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,跳舞。

入夜,篝火处处,唱侗戏的,自由对歌的,一片欢声笑语。

送春牛侗族传统习俗,时在农历立春日。

这天,家家修整、打归牛栏,用嫩草、糯米酒饭喂牛。

晚上舞春牛。

用竹篾做骨架上面糊纸,做成牛头,用灰布缀以棉绒做牛身,上挂一朵大红花。

2人提着书有立春二字的大灯笼引路,2人合舞春牛,紧随后面是一群桃担荷锄的青壮年,边走边表演各种耕耘动作,如驱牛耕地、挖泥耙田、送肥、捉害虫等,舞姿简朴粗犷,很有生活气息。

换灯带侗家婚俗。

新娘出嫁前夕,鸡叫第3遍,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房门上,连催3次,新娘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门。

随引路郎上路前,新娘剪下灯笼的草绳,掏出早已编好的花丝带系上,表示她的心和新郎已经相连。

青少年,在这天集体祭扫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坟墓,缅怀先辈业绩,开展革命传统教育,举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。

清明时节,春意盎然,城市人们喜欢趁此良辰佳日,远足踏青,尤其爱上尧山,赏花,登攀,或进行野餐。

清明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、粉蒸肉等。

您可能也喜欢: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?详解: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?详解: *** 的三大传统节日解惑: *** 人为什么不吃猪肉?

了解更多星座百科、八字姻缘、八字事业、婚姻运势、财神灵签、情感合盘、看另一半、八字测算、姓名速配、一生运势、复合机会,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(仅供娱乐):

侗族习俗

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活,侗族习俗  第2张

1、节日:侗族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不下百处(次),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之中就有各种节会活动84次。

有全民族普遍过的节日,也有一村一寨、一族一姓的节日。

春节、活路节、尝新节、三月三、林王节、牛神节、芦笙节、花炮节、大雾梁歌节、四十八寨歌节、斗牛节等节会最为隆重。

节日的内容广泛,涉及时令、生产、祭祖、信仰、姓氏、英雄、爱情、娱乐、体育等。

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,侗族还有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等汉族传统节日。

2、婚恋:侗族社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。

每逢节日,农闲或劳动之余,姑娘和小伙子们便聚在一起唱歌游玩,用歌声来播种爱情的种子。

这种社交活动南北地区有所不同,北部地区是白天在山坡上进行,称为“玩山”或“赶坳”,聚会的地方叫“花园”;南部地区通常在晚上的家中进行,男方称“走寨”,女方称“坐夜”,习惯称为“行歌坐夜”。

侗族的婚姻,一般都经过“说合”、“订婚”、“迎娶”等过程。

北部地区还有“讨八字”的习俗。

解放前,曾流行姑舅表婚,姑妈的女儿要优先嫁给舅家为媳。

女子婚后有“不落夫家”的习俗,婚后新娘即返娘家,遇有农忙、节日或重要事情,接回夫家住数日后又返娘家,有的往返数年,直到怀孕生子后才长住夫家。

3、丧葬:侗族丧葬实行土葬。

正常死亡的成年人可以埋入祖上的坟山,非正常死亡的人或未成年人夭折则埋于僻静的荒野。

贵州从江和黎平一带过去有“停棺待葬”的习俗,人死入殓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,等待本房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人都死后,才一同择日安葬。

4、侗戏:侗戏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剧种,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。

侗戏台步简单,动作纯朴,曲调唱腔多样,由贵州黎平腊洞的吴文彩(约1798-1845年)首创,已有100多年的历史。

发展至今,有民间戏班近500个,传统和现代剧目近千出。

5、诗歌:侗族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,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,题材广泛,情调健康明朗,比喻生动活泼。

抒情歌优美细腻,真挚热情;叙事歌委婉曲折,含意深长,是侗族珍贵的文化遗产。